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7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244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152篇
地球物理   188篇
地质学   627篇
海洋学   103篇
天文学   215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二连盆地早燕山期构造体制及原型盆地推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已有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钻井资料分析和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析,确定二连盆地区及周缘侏罗系的分布存在两种型式:“叠合型”和“非叠合型”,其中前者分布在二连盆地区内;后者分布在盆地北部区域(以乌里雅思太凹陷为代表)和盆地周缘的露头区,并受“三纵四横”构造格架的控制.二连盆地区早燕山期处在南北向挤压和滨太平洋...  相似文献   
22.
位于中亚造山带与塔里木克拉通结合部位的新疆库鲁克塔格是研究中亚造山带及塔里木克拉通关系的一个关键地区。野外观测、显微构造分析以及Ar–Ar测年结果揭示:(1)库鲁克塔格地区震旦纪—早古生代岩系地层变形样式为底部强烈褶皱,面理密集向北缓倾,顶部褶皱较宽缓、劈理稀疏向北陡倾,构成具有向南构造指向的铲式构造样式;(2)库鲁克塔格地区基底与盖层之间存在一条E–W走向、厚度约2 km的韧性滑脱带,带内普遍发育糜棱岩及A型剪切褶皱等,糜棱岩面理向N或S缓倾、拉伸线理向NW或SE倾伏,不对称旋转构造及糜棱岩中石英晶格优选方位图(EBSD测试)指示韧性滑脱带上盘滑脱方向为自NW向SE;(3)韧性滑脱带中糜棱岩内白云母的Ar–Ar测年结果表明滑脱时代早于383 Ma。滑脱–褶皱构造是塔里木地块与中天山岩浆弧带碰撞后发生陆内俯冲的产物,说明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存在早古生代造山事件。  相似文献   
23.
通过北京地区某基坑开挖工程中的变形情况,分析该工程基坑边坡变形的根本原因,同时通过该工程的情况,反思在岩土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中遇见该类饱和的细颗粒地层时应当注意的事项,最后对在此类地层中施工时的一些难点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4.
通过福建华安玉野外地质观察、室内显微镜下观察、矿物电子探针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研究了华安玉的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结果表明: 华安玉显示出不同艳丽的条带,实质上是不同矿物分带的体现,绿-墨绿色条带主要由铁次透辉石组成,红色或淡肉红色条带主要由钾长石组成,灰白色或乳白色条带主要由石英、方解石等矿物组成。并对华安玉的形成构造环境和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其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潮坪泻湖环境,原岩主要是钙质粉砂岩、泥灰岩、硅质岩等,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对其进行了多期热接触变质或交代作用,钙质粉砂岩、泥灰岩、硅质岩等经变质成为透辉石角岩。  相似文献   
25.
Ar–Ar dating,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analyses, and Sr–Nd–Pb isotope results of two groups of Lower Cretaceous (erupted at 126 and 119 Ma, respectively) intermediate–felsic lava from the northeastern North China Block (NCB) suggest their derivation from melting of mixtures between the heterogeneous lower crust and underplated basalts. Both groups exhibit high‐K calc‐alkaline to shoshonitic affinities, characterized by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 (LREE) and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 (LILE) enrichment and variable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 (HFSE, e.g. Nb, Ta and Ti) depletion, and moderately radiogenic Sr and unradiogenic Nd and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Compared with Group 2, Group 1 rocks have relatively higher K2O and Al2O3/(CaO + K2O + Na2O) in molar ratio, higher HFSE concentrations and lower Nb/Ta ratios, and higher Sr–Nd–Pb isotope ratios. Group 1 rocks were derived from a mixture of an enriched mantle‐derived magma and a lower crust that has developed radiogenic Sr and unradiogenic Nd and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whereas the Group 2 magmas were melts of another mixture between the same mantle‐derived component and another type of lower crust having even lower Sr, Nd, and Pb isotopic ratios. Shift in source region from Group 1 to Group 2 coincided with a change in melting conditions: hydrous melting of both the underplated basalt and the lower crust produced the earlier high‐Nb and low‐Nb/Ta melts with little or no residual Ti‐rich phases; while the younger low‐Nb and high‐Nb/Ta magmas were melted under a water‐deficient system, in which Ti‐rich phases were retained in the source. Genera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intermediate–felsic volcanic rocks was genetically linked with the contemporaneous magma underplating event as a result of lithospheric thinning in the eastern NCB.  相似文献   
26.
一次山区龙卷的双部雷达回波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延江  孙丽华  杨梅 《高原气象》2011,30(6):1701-1708
利用秦皇岛S波段和承德C波段天气雷达资料、NCEP 1°×1°6h再分析资料、中尺度物理量及灾情报告,对2009年7月20日河北承德平泉县一次龙卷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龙卷发生在西高东低的山谷中,冷空气南压,高空西南急流动量下传,使得低层中尺度水平风场-V分量沿山谷西部增大,产生不对称小尺度山谷风次级环流,...  相似文献   
27.
郑媛媛  姚晨  郝莹  张雪晨 《气象》2011,37(7):795-80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1—2010年安徽省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物理机制、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对流天气其发生发展和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有关,强对流发生的天气学条件即:丰富水汽、不稳定层结、抬升触发机制或强上升运动,强烈发展的强风暴常有逆温层、强的风垂直切变、中层干冷空气等有利条件。然而,这些条件在不同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各要素的重要性不尽相同,产生的强对流天气类型也不相同。冷涡槽后类对流不稳定表现在中低层温度直减率大;风垂直切变强,风随高度强烈顺转,400~500 hPa有西风急流存在,且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区域紧密相关;存在明显的中尺度低压和辐合线、干线;主要造成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槽前类通常对流不稳定能量较大,中低层有急流存在,风速水平切变和垂直切变大;快速东移的短波槽是触发强对流天气的主要机制;低层水汽条件较好;主要导致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和龙卷天气。通过对不同类型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强对流天气各天气要素和物理量统计,提取环境场消空指标,明显提高了基于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和平均径向速度的龙卷识别和预警水平。对比分析了2010年7月19—20日发生在副高边缘槽前类和在东北冷涡形势下的2009年6月3日、5日、14日在黄淮和江淮地区分别产生飑线并造成大范围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产生的物理机制、中尺度特征差异,提高对不同类型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28.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中小河流大多位于资料短缺的山丘区,洪水具有突发性强、汇流时间快、预见期短以及分布广的特点。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首要目的和任务是预警预报,预报方式应以自动预报为主,以实现及时预警,最大程度地避免人员伤亡,减轻灾害损失。本文分析了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特点与难点,提出了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思路及实用预报模型与方法,开展了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技术在新安江上游屯溪流域预警预报中的应用研究,以期为当前所开展的全国中小河流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建设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分布式水文模型是资料短缺地区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有效方法,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洪水预报技术能够满足中小河流洪水自动预警预报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29.
蝗虫遥感监测预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蝗灾日益肆虐,为支撑虫害及时精准防控,迫切需要开展大面积蝗虫动态监测预警研究。本文从蝗虫生境遥感监测、蝗虫发生动态遥感预警,以及蝗灾遥感损失评估3个方面介绍了当前研究现状,并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3个方面:蝗虫监测预警的时空分辨率较粗,无法精准定位虫害热点发生区和重点危害区;遥感虫害响应机制与虫害生物学扩散模型耦合度较低,导致模型时空普适性较差;缺乏高时空精度的虫害监测预警空间信息服务产品。因此,当前急需发展面向全球、洲际、全国、区域的多尺度、长时序、高精度虫害精准监测预警平台。通过建立时空精细尺度的虫害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研制遥感机制与虫害生物学机理深度耦合的高精度预测预报模型,发布多尺度高时频的虫害监测预警空间信息产品和服务,以实现海量数据的自动入库和智能存储、多层次模型的快速调用和高性能计算、虫害测报产品的在线生产和可视化服务。建立从数据到模型到产品服务的全链路,从而切实提升全球应对重大迁飞性虫害的智能化水平,为保障粮食安全、维护区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30.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latest results on the proton‐to‐electron mass ratio μ derived from H2 observations at high redshift in the light of possible variations of fundamental physical constants. The focus lies on UVES observations of the past years as enormous progress was achieved since the first positive results on Δμ /μ were published. With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ystematics, dedicated observation runs, and numerous approaches to improve wavelength calibration accuracy, all current findings are in reasonable good agreement with no variation and provide an upper limit of Δμ /μ < 1 × 10–5 for the redshift range of 2 < z < 3. (© 2014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